推薦閱讀
- 主體拓展與理論深化:全球公共外交的模型變遷2022-04-21
- 再思新聞與現代性:超越業態論的新聞理論視角之重塑2022-04-21
- 身體與社交媒體:作為媒介的社會空間實踐 2022-04-21
- Vlog的國內外研究現狀、特征及趨勢2022-04-21
- 新聞的符號真實及其倫理危機2022-03-23
- 基于豎屏語境的新聞敘事“在場”趨向研究2022-03-23
- 品牌自創虛擬IP非理性說服現象的思考2022-03-23
- 跨語義傳播:網絡語言的生產與嵌構2022-02-21
- 區塊鏈技術驅動下的公民新聞發展
2022-02-21
- 去點評:消費平臺對飲食體驗的空間生產2022-02-21
- 賽博馬克思:虛擬空間中的社會運動與資本邏輯2022-01-19
- 媒介研究中的空間觀念演變2022-01-19
- 數字媒體環境下觀念市場的運行機制2022-01-19
- “有道德的算法”:重構智媒時代公共性 2021-12-24
- “信息繭房”概念外延的合理性考察2021-12-24
- 消解與嵌入:短視頻中的鄉土文化轉向2021-12-24
- 移動互聯時代青年媒介化交往的技術場景2021-12-24
- 作為媒介的文化產品功能演進與意義
2021-11-29
- 智能媒介使用的“主體形變”與主流媒體閱聽空間建構2021-11-29
- 媒體融合的信念、立場、觀點和方法2021-11-29
- 媒介邏輯視野下截屏傳播私人領域的公共化2021-11-29
- 數據新聞的傳播倫理審度和調適之策2021-11-01
- 智能傳播中的算法偏見:生成邏輯、危害與治理2021-11-01
- “信息繭房”:在形成與解構之間2021-11-01
- 網絡熱詞傳播的三個理想類型2021-11-01
- 微信朋友圈爆款信息編碼解碼的社交邏輯2021-11-01
- 風險社會視域下主流媒體的功能向度2021-11-01
- 政治傳播與政治社會化的關系2021-09-30
- 新冠病毒謠言背后的“無知”建構2021-09-30
- 主場外交中的儀式表征與國家形象建構2021-09-30
- 平臺型智能媒介的發展模式探析2021-09-30
- 我國大數據傳播研究的現狀與前沿2021-09-30
- 社區新聞研究的羅伯特·帕克傳統2021-08-30
- 社交媒體的生產重構、時空重組和主體重鑄2021-08-30
- 生產與想象:媒介記憶邊界建構的分析路徑2021-08-30
- 算法新聞的空間視角研究
2021-08-05
- “媒體監督”概念使用的可行性分析2021-08-05
- 從分場到離場:微信朋友圈的社交演變
2021-06-25
- 數字勞工的主體性構建2021-06-25
- 互聯網時代個人記憶的建構與喚醒2021-06-25
- 新聞倫理與新聞的建設性2021-06-25
- 符號拼接與界限消失:“內爆”視角下可視化新聞報道的視2021-05-21
- 輿情事件的態度符號生態與義韻特征2021-05-21
- 從精神交往視角看“一帶一路”與文化傳播2021-05-21
- 流動的公共領域:從西方模型到全球實踐 2021-04-25
- 技術進步、社會變遷和媒介多樣性2021-04-25
- “身體”的媒介化:短視頻空間實踐的維度2021-04-25
- 消費社會視域下移動短視頻的文化圖景2021-04-25
- 學習習近平新聞輿論重要論述的四個切入點 2021-03-26
- 互聯網語境下“媒介是人的延伸”再思考2021-03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