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閱讀
- 青記觀察丨5G對未來影業的影響2021-06-02
- 青記觀察丨災害類事件新媒體直播報道探究2021-06-01
- 青記觀察丨作繭自縛還是用戶權力:為算法正名2021-05-31
- 青記觀察丨輿情回應中的“代入感”陷阱2021-05-28
- 青記觀察丨國際新聞報道中的軍語錯用現象剖析2021-05-27
- 青記觀察丨高手在民間2021-05-26
- 青記觀察丨《中國日報》顯示出中國媒體的力量2021-05-25
- 青記觀察丨中國新聞獎融媒體獲獎作品怎么找不到了2021-05-24
- 青記觀察丨網絡辟謠的“短平快”與“深挖掘”2021-05-21
- 青記觀察丨新型主流媒體用戶戰略探析2021-05-20
- 青記觀察丨善用“思維轉折字”駕馭評論寫作2021-05-19
- 青記觀察丨短視頻剪輯:法律夾縫中難抑的強勁需求2021-05-18
- 青記觀察丨黃博士的論文致謝與正能量定義2021-05-17
- 青記觀察丨覺醒年代的鐵肩辣手2021-05-14
- 青記觀察丨“人機協同”在全國兩會現場報道中的實踐2021-05-13
- 青記觀察丨疫情期間數字日記的記憶與流行2021-05-12
- 青記觀察丨“沉浸式”新聞對重大主題報道創新的啟示2021-05-11
- 青記觀察丨“內卷”時代仍需敬畏心打底2021-05-10
- 青記觀察丨融媒時代媒體的考核評價問題及改進2021-05-08
- 青記觀察丨“輕應用”,媒體需盡早布局2021-05-07
- 青記觀察丨著作權保護的大膽嘗試2021-05-06
- 青記觀察丨“轉型成功的媒體都是相似的”2021-04-30
- 青記觀察丨視頻會員費漲價與用戶的消費價值2021-04-29
- 青記觀察丨調解類節目參與社會治理的角色定位與生產機制2021-04-28
- 青記觀察丨推動中國文化和信息的國際傳播2021-04-27
- 青記觀察丨從人機關系看社交媒體智能傳播風險2021-04-26
- 青記觀察丨全媒體時代黨報地方記者站功能再塑造2021-04-25
- 青記觀察丨把握科學報道的不確定性2021-04-23
- 青記觀察丨兩會融媒報道,要聞版編輯需練什么功2021-04-22
- 青記觀察丨“光明影院”:無障礙視聽傳播的實踐創新2021-04-21
- 青記觀察丨國際新聞報道中的量詞錯用現象剖析2021-04-19
- 青記觀察丨面向生活,避免評論的過度反思2021-04-16
- 青記觀察丨電視知識分子與知識分子鬧綜藝2021-04-15
- 青記觀察丨如何正確圍觀中美對話的“唇槍舌劍”2021-04-14
- 青記觀察丨未成年人信息保護:隱私、權責與公共善2021-04-13
- 青記觀察丨短視頻平臺的傳統節日文化再生產2021-04-12
- 青記觀察丨我國拓展國際輿論空間的歷史經驗2021-04-09
- 青記觀察丨中國公民能否狀告外國記者2021-04-08
- 青記觀察丨視頻制造的“網絡喧囂”2021-04-07
- 青記觀察丨誰消解了媒體的深度2021-04-06
- 青記觀察丨新技術賦能“具離融合化”傳播的發展2021-04-01
- 青記觀察丨擬人非人:人機社交傳播的特點與困境2021-03-31
- 青記觀察丨一定是新媒體賦能傳統媒體嗎2021-03-30
- 青記觀察丨混剪視頻版權糾紛中合理使用的素材標準2021-03-29
- 青記觀察丨融媒表達讓科技報道不再“高冷”2021-03-26
- 青記觀察丨媒體組織的未來是訂閱優先2021-03-25
- 青記觀察丨地方衛視春晚如何打造網絡現象級傳播2021-03-24
- 青記觀察丨國際新聞女性報道用詞誤區剖析2021-03-23
- 青記觀察丨“頂天立地”出精品——以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2021-03-22
- 青記觀察丨讀書無捷徑,必須靠身體死磕2021-03-19